昨天上午,杭州西湖邊上演全武行,一名中年男子受傷入院。沖突雙方都是同行——出租自行車的攤主,沖突的原因也跟自行車有關,為了搶生意,幸運的是彼此都只是皮外傷。
記者采訪中發現,這兩位攤主都是“黑戶”,即無證經營違章自行車的攤主。而在西湖周邊,這樣的“黑戶”、“黑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由于西湖邊游客眾多,對自行車的需求量也很大,所以,“黑車”的生意一直不錯。但是擠占人行道、影響交通、亂收費等安全隱患不斷,也給市民和游客帶來諸多不便。
從今年開始,包括工商、城管、交警等部門在內,對“黑車”招安過,也打擊過,但截至目前,西湖邊上的“黑車”亂象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無證租車攤主
為搶生意大打出手
沖突發生在昨天上午10點多,在杭州平海路凱悅大酒店附近,記者趕到時沖突已經平息。據周邊的目擊者回憶,是兩自行車租賃點攤主因為搶生意發生糾紛,一攤主叫十多人將另一名攤主打傷。
事發后,傷者被送到了省中醫院。在醫院急診室,一個中年男子正躺著輸液,腿腳多處擦傷,他就是被打的攤主,姓王,河北人。“生意不好做,看這個(租車)成本小,我就和親戚湊了錢,擺了個自行車攤,剛開業不過3天,沒想到他說我搶了他的生意,回了兩句他就叫上人來打我們。”
王師傅口中的“他”也是在西湖邊出租自行車的,江蘇人,事發后他被警方帶走做筆錄。
記者從周邊租車的攤主口中得知,這位打人攤主在平海路做租車生意有段時間了,有固定的區域,王師傅就是侵占了他的區域,所以發生了沖突。
不過,發生沖突的兩個攤主都沒有出租自行車的合法證照。而在平海路靠近湖濱路段,路兩邊像是自行車停車場,清一色的黃色自行車,有雙人、也有單人的,還有加篷的“豪華版”,攤主們一人舉一個紙牌“租車”。
記者問了一圈,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可以提供有效證照。
不用辦卡多退少補
無證租車點生意火爆
記者騎車從湖濱路到北山路轉了一圈,一路上類似的無證自行車出租攤很多,有的干脆直接把人行道圈了起來,變成了自己的經營場地。行人、非機動車被趕到了機動車道上,經過的車輛不得不放慢速度,一個勁地按喇叭。
擺攤的不安全,騎車的隱患也不少。在北山路上,道路本來就狹窄,沒有自行車的專用道,雙人自行車只能和機動車搶道,甚至還有小孩在雙人自行車上玩耍。
種種危險動作讓人聯想到7月17日中午,楊公堤金溪山莊門口一輛騎行的雙人自行車上,一個六七歲小男孩的腳被夾進了前輪,最后是求助消防部門才脫困的。
不過,即使這樣,租車攤前的生意還是不錯,雙人車租金10元/小時,三人車租金20元/小時,租一天50元,租車時間從早上7點多到晚上10點。記者在現場待了一小會,來租車還車的一直就沒有斷過。
鄒先生來自無錫,昨天一家三口來游西湖,租了一輛三人車,寶貝女兒坐中間,夫妻倆前后壓陣。說起手中的黃色自行車,鄒先生覺得很不錯。“天氣這么好,在西湖邊騎騎車,不僅環保而且人也很舒服,讓小孩充分和大自然接觸。”
說起公共自行車,鄒先生也曾想過,但后來覺得太麻煩。“要辦卡什么的……還是這個最方便。”原來,鄒先生從攤主租車只要先付押金300元,并抵押身份證。如果真不想抵押身份證,支付500元押金代替也行,回頭多退少補。
采訪中,很多出租自行車的攤主也告訴記者,他們這一行季節性很明顯,春秋季生意最好。“天氣要好,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這樣騎車才舒服,所以今天這么好的天氣,生意才忙。”說到安全隱患,攤主們也知道占道不對,但他們覺得是臨時用一下的,“沒太大關系”。
公共自行車數量有限
黑車怎么管是個問題
坐車,如走馬觀花;走路,又有點小累;騎車最好,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在西湖邊騎車,是不少人最愜意的游湖方式。
所以,杭州市相關部門也努力滿足這一需求。比如,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已經在西湖邊設立了83個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點,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紅色自行車,按照標準配置來計算,大約有1600多輛自行車在運營。
今年五一長假開始,又推出紅色雙人公共自行車,在少年宮廣場、柳浪聞鶯、學士路西、平海路東坡路口的公共自行車服務點試行租賃,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不過,即使這樣紅色合法的自行車加起來也不過2000輛,而“黑車”數量遠遠超過它。在西湖邊,湖濱地區的私人租車點最多,上城區城管執法局湖濱中隊曾做過統計,發現了60多家私人自行車租賃點(大都沒有合法證照),一共經營著近3000輛各種款式的自行車。
雖然“紅車”和“黃車”的價格相差懸殊(紅車一小時內免費),但因為租車的大都是外地游客,所以和上文中的鄒先生一樣,他們更愿意選擇手續簡單方便的黃車。
其實,西湖邊的私人租車點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出現了,為了加強管理,相關部門也曾努力對“黑車”進行“招安”——允許辦理合法證照。
今年6月,杭州工商部門正式放開自行車租賃的經營范圍(此前因為公共自行車停止辦理個人自行車租賃審批),但僅限于單人自行車,兩人及以上自行車的租賃依然是非法的。
辦證的條件很“寬松”,有經營區域基本上就可以批出來了。但是絕大多數自行車攤主并不買賬。“西湖邊的房子租費那么貴,誰租得起?況且只有越靠近馬路,靠近人多的地方,游客才能看到才會來租。辦不辦證都無所謂,他們又不會天天來查。”湖濱路上一位車老板說。
游客建議:
增加公共自行車投放量
“招安”的同時,“打擊”也沒有停止。因為涉及占用非機動車道,今年4月21日晚上,一場聯合整治行動拉開帷幕,參與的部門包括城管、公安(交警)、工商等。截至目前,類似的聯合執法已經超過20次,清理的“黑車”總量也超過400余輛。
據城管部門介紹,對無證照從事自行車租賃的經營點,他們查扣的自行車一律作沒收處理;對有證不按規定地點、規定數量擺放租賃車輛的,按擅自占用城市道路進行處理,每輛被查扣的自行車罰款150元,三次以上有相同行為或在執法現場有暴力抗法行為的,則按無證進行查扣和處理。
而按照相關規定,對于游客駕駛“黑車”上路將被查扣,并由交警部門按照非法上路行為進行處理。但因為游客數量多,想統一執法的難度大,也不現實。交警部門的意見一直是建議從源頭限制。
不管是“招安”還是“打擊”,終究治標不治本,黑車依舊在西湖邊不絕,而且混亂的租賃市場也對西湖邊的交通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采訪中,多位游客提出,在這樣秋高氣爽的西湖邊,騎著雙人自行車或者三人自行車游湖,很舒服。
而這或許正是問題的核心所在——正規的自行車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從這點上來說,在西湖景區,與其花大力氣、花無數時間去整治、管理黑車點,還不如把力氣放在自行車市場的管理上,最大限度滿足游客的需求。
比如,有游客建議增加公共自行車投放,車型也可以再個性化、多樣化一點,建立多層次的公共自行車服務體系,滿足市場需求,用合理化競爭來引導市場走向。
昨天,記者了解到,交警、城管、公交集團等部門已經在聯合行動,其中一個內容就是要依托現有公共自行車系統的資源,在一些特別區域推出“差異化服務”,同時增加車輛的投放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