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人民城市為人民,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系列報道之五
留住市民的鄉愁,留住游客的腳步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的屋面采用約9000平方米的純木結構。
立冬過后,海口依然艷陽高照。濱海公園中心湖畔,綠樹環繞之中,一座造型獨特的建筑坐落在此。不久前,隨著這座名為“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的建筑完工,它逐漸向市民游客揭開神秘面紗。
集“城市形象展示中心、便民利民服務中心和城市綜合管理中心”三大功能為一體的海口市民游客中心,隨著各項配套設施的完善,將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務、舒適的參觀體驗。
騎樓火山石 展現海南元素
位于世紀公園路的海口市民游客中心宏偉壯觀,巨大的木屋頂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外衣。在屋檐上,“國泰民安”四個篆體大字古樸大氣、渾厚有力,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的建成,凝結著許多人的心血。” 11月7日下午,海口市民游客中心工作人員曾欣介紹,眼前的木屋頂就是由180名工人,采用35萬塊木瓦、140萬顆鋼釘,以手工釘瓦的方式拼接而成,面積有9000余平方米,是全亞洲最大的純木結構屋面。
游人從海口市民游客中心負一層進入參觀。
細觀這里的建筑,三片芭蕉葉形狀、曲面木質屋蓋飛檐起翹,如波浪起伏順著建筑曲線穿插分布設計,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居住、安全、舒適、節能、健康、生態的愿景,體現人文關懷。
值得一提的是,極具海南特色的火山石此次被用作海口市民游客中心外立面的建筑材料,面積約1萬平方米,全部由手工打磨密縫粘貼而成,體現海南特色及自然美。
走進中心大廳,高低錯落的建筑形體組合成了豐富的立體騎樓空間,厚重的南洋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這里的一切都這么熟悉,火山巖、騎樓……這些都是本地特色元素,走在這里,就像穿過海口的老街小巷,感覺很親切。”市民秦友鵬第一次參觀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直言這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口規劃館 講述前世今生
“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南渡江出海口稱海口浦,‘海口’之名自此始……”在海口市民游客中心大廳的北側,是海口規劃展覽館,這里展示了海口的前世今生。行走于此,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
1926年12月9日,海口從瓊山縣分出設市,稱海口市政廳。建市后,南洋僑商紛紛回鄉置業、興辦實業,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建成,逐漸形成得勝沙路、中山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構成了一大片繁榮的騎樓街區。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融入騎樓建筑風格。
在展示墻上,不僅有詳細的文字,一張張黑白老照片更是再現了海口發展的悠久歷史。“70年代的龍華路原來是這樣,和現在相差太大了。”市民林玲看著眼前的照片,不禁感嘆幾十年間海口城市的快速發展,“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讓我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當倍加珍惜”。
不少造訪海口的游客也對海口規劃展覽館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些文字和圖像資料,是我們快速了解海口歷史與人文的一個窗口。”游客李彬鵬告訴記者,海口市民游客中心能夠集服務和形象展示為一體,這種做法十分創新。
與海口規劃展覽館相呼應的一側為海口智慧城市區域,目前正在抓緊建設當中。據悉,該區域將以高科技、高新技術、大數據與旅游相結合,進行旅游推廣展示、旅游咨詢定制服務、市民互動交流等,滿足市民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的需求。
園林藏美景 輕松愉悅休閑
由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的東側拾階而下,漸漸有了忽逢桃花林豁然開朗之感:藍天白云下,清水自山上潺潺流下,椰子樹、大葉油草、三角梅等本地植物煥發勃勃生機,“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在此有了生動體現。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的復古燈飾。
尋聲望去,水流之處為一個小山坡,水渠兩側均有火山石裝飾,綠色植物高低相間、錯落有致。海口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此處為觀音山,原是濱海公園的一處景觀,承載了很多附近老居民的“鄉愁”記憶,在工程建設中施工方修舊如舊,結合原始地貌恢復了觀音山,將市民的記憶留存住。“我們希望通過富有本土情懷的設計,讓海口市民游客中心不僅成為新的城市名片,也讓市民在此找到熟悉的感覺。”
沿著火山石鋪設的標識系統而行,玻璃房、咖啡廳、書吧、報告廳依次呈現。“這些都是對市民游客開放的,讓大家有一個輕松愉悅的休閑環境。”曾欣介紹,市民游客中心的許多配套都本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如報告廳日常作為會議、論壇使用,但市民也可根據需要申請使用,“比如老師如果想在此開展拓展活動,就可以提出申請”。
精細化管理 構筑溫暖椰城
“您好,這里是12345海口市民服務智慧聯動平臺。”“您反映的問題我們馬上交給相關部門核實”……走進12345海口市民服務智慧聯動平臺二樓辦公區域,現場一派繁忙而又井然有序。目前,12345海口市民服務智慧聯動平臺、市綜治辦、旅游警察、數字化城管、旅游質監、旅游調解、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場管理局等8個相關部門已入駐海口市民游客中心,以便實現精細化管理,高效解決市民游客的訴求。
整潔的海口市民游客中心餐廳。
12345海口市民服務智慧聯動平臺等部門入駐海口市民游客中心,市民游客很快就享受到優質服務。“我曾因為一個噪音擾民的問題反映給12345熱線,很快就幫我解決了,還有專人電話回訪。”市民吳東雄說,如今平臺入駐海口市民游客中心,不僅方便了本地人,就連外地游客來海口遇到什么困難,也可以前來尋求幫助了。
“下一步,我們將征詢園林、建筑等領域的知名專家的意見,進一步優化游覽路線設置,完善標識系統,做好園林綠化、燈光亮化、功能配套等收尾工作,為市民游客提供良好參觀體驗。”海口市政府辦公廳副調研員、12345熱線顧問劉春林表示,海口市民游客中心是展示新時代海口新形象的重要窗口,將進一步完善這個平臺,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全面和優質的服務,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僅留住本地人的‘鄉愁’,還要留住遠方的客人”。
“城市大腦” 辦事高效
能夠提供多種服務的椰城市民云。 記者 李天平 攝
12345海口市民服務智慧聯動平臺海口市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隊、海口市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監督中心、海口市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海口市旅游糾紛調解委員會、海口市旅游巡回法庭、海口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旅游市場管理局等部門已入駐海口市民游客中心,聯動聯勤,快速、妥善解決市民游客訴求。
在海口市民游客中心二樓的12345政府熱線辦公區,有一塊116平方米的大屏幕。這里就是12345海口市民服務智慧聯動平臺,也是海口著力打造的城市管理智慧中心——“城市大腦”,集合了指揮體系、網格治理、城市風險地圖、智慧社區、水體治理、大數據分析等功能。相關部門通過12345海口市民服務智慧聯動平臺的協調指揮,提升處置事件的效率。未來,該平臺將會跟天網、黨政辦公網、市“三防”辦等網絡端接口實現對接。椰城市民云目前已有56個單位,能夠提供198項便民公共服務及68項不見面審批服務,具備一號通行、一鍵服務、一庫共享、一體運營四大特點,實現了可查詢、可投訴、可預約、可繳費、可辦事五大實用功能。 (曹明華 輯)
直播12345走進三角池
8日下午,直播12345走基層戶外電視直播活動走進龍華區,在東湖三角池開展現場直播,回應與解決市民投訴。
“我想反映,國貿玉沙路京華城的人行道經常被共享單車堵住,我們出行很不方便。”在直播活動現場,一位市民撥打熱線進行投訴。龍華區城管局局長王小龍在節目現場表示,針對共享單車堵塞人行道問題,城管隊員將到現場開展疏通工作,并要求共享單車企業合理對該路段投放單車,同時對于堵塞的重點路線,城管部門會加強巡查,發現問題及時給予處理。
在直播現場,龍華區相關負責人針對節目中市民反映的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當場給予答復,不能現場解決的將限時辦理。
據統計,今年1到10月,龍華區12345熱線辦件63598件。在推動“12345”熱線辦件中,龍華區成立區級城市運行綜合管理聯動中心,整合了9個信息系統、14個信息平臺、35個聯動響應部門的資源力量,從原來的“多頭受理”轉變為“一站受理”,并完善細化了12345熱線管理實施細則、“三級大聯動”工作方案、綜合網格員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確保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記者鄺曉霞 特約記者劉偉)
?
相關鏈接: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城市管理指揮棒 奏響椰城幸福曲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靚麗容顏貼地氣
便民又便利 外媒團參觀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直呼精妙
“12345”邀熱線員家長參觀體驗海口市民游客中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