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大塘村“一稻兩蝦”模式升級產業增加收益
一畝田創出“三豐收”
“這批羅氏沼蝦是我們5月投放的,如今單只最重的已超過50克,個頭較大的地頭收購價能達到每斤40元,預計畝產可達300斤。”7月23日,在瓊山區甲子鎮大塘村的稻蝦綜合種養基地內,正在俯身查看剛捕撈上岸羅氏沼蝦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王冬梅說,這是海口“一稻兩蝦”模式結出的碩果,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從單種水稻到一田三收
“你看這蝦又大又干凈,口感好,市場都搶著要。”前來基地采購的收購商對當地產的蝦贊不絕口。這些新鮮出水的羅氏沼蝦當天就會運往海口市區,為消費者送上夏日特有的美味。
“當年11月至次年3月養殖冬季小龍蝦,錯峰上市的小龍蝦主要供應島外市場,價格是應季時的數倍;4月水稻插秧后,避開湖北等地小龍蝦上市高峰,改養羅氏沼蝦,主攻本地市場,形成‘一季水稻兩造蝦’的‘一田三收’格局。”海口大塘園景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馮漢勇算了筆賬:過去單純種水稻每畝產值約800元,現在采用“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后,產值能達到2萬多元。
空中俯瞰瓊山區甲子鎮大塘村稻蝦共養基地。記者 康登淋 攝
2023年11月,在王冬梅團隊指導下,該合作社改造大塘村100余畝撂荒地,投放小龍蝦種苗,通過投放有益微生物改善水質,并采用底部增氧技術,為蝦創造良好生長環境。2024年2月,基地養殖的小龍蝦畝產達280斤,賣出了高價。初嘗甜頭后,合作社又在大坡鎮福昌村租下242畝撂荒地擴大種養規模,巧妙利用季節和市場差異,讓更多撂荒田變身“致富田”。
從單點突破到遍地開花
“一稻兩蝦”模式不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帶來經濟效益,為鄉村產業升級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開拓了新路徑,還創造了養殖、分揀等“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7月22日,在大坡鎮福昌村的稻蝦綜合種養基地里,農戶們正忙著捕撈、分揀羅氏沼蝦,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返鄉創業的村民馮裕森手法嫻熟地將羅氏沼蝦裝籠,如今他擔任該基地3場場長。“在家門口上班,每月有固定工資,年底還能分紅,日子越過越有奔頭。”談起這份工作,他滿臉自豪。
養殖戶向記者展示剛捕撈的羅氏沼蝦。
在瓊山區政府支持下,“稻蝦共作”模式加速推廣。目前,甲子鎮、大坡鎮、紅旗鎮的稻蝦綜合種養面積已超過540畝,預計年底將拓展至1600畝。“我們從技術培訓、土地流轉到市場對接全程護航,讓更多農戶參與進來。”瓊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該養殖模式不斷成熟,“一稻兩蝦”正走向更多鄉鎮,成為海口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讓田野間的希望茁壯成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