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東寨港(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通過初驗
新增紅樹林1600畝
每年的7月26日是“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7月25日上午,在海南東寨港(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現場,管護員胡輝堂在紅樹林間除草時有了驚喜發現:“快看,這桐花樹栽下去兩年多就開始結果了!”紅樹掛果,標志著其在野外環境中真正扎下了根。
海南東寨港(三江灣)生態修復自2023年初啟動,已完成退養還灘2680畝、新植紅樹林1600畝,并對2815畝幼林進行撫育。項目于今年7月11日通過初步驗收。承建方中鐵十二局集團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副經理文超表示,新植紅樹林已于5月初進入為期一年的養護期。
舊貌換新顏 白鷺翩飛紅樹林
當天上午,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郁郁蔥蔥的紅樹林間,白鷺正愜意覓食。“以前這里到處是魚塘,生態環境差,白鷺主要聚集在靠海邊的地方。”文超發現,隨著魚塘被推平種上紅樹林后,鳥兒的腳步也跟著紅樹林從海邊往里面遷移,現在項目處隨處可見水鳥。
生態修復完成后,日常養護和巡林工作成為關鍵。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濕地公園林長制辦公室主任宋鑫介紹,公園重點監測植被、動物、水質等生態指標,并為每片紅樹林建立電子檔案,系統記錄微地形、植被群落和動物活動的關聯數據。巡林工作每周開展2~3次,內容包括統計紅樹幼苗存活率、監測水鳥種群動態、記錄底棲生物多樣性,并實時跟蹤潮汐變化、海水鹽度及互花米草等入侵物種的擴散趨勢。
7月25日,在海南東寨港(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現場,管護員在查看桐花樹結果情況。
為提高問題處置效率并強化跨部門協作,三江農場牽頭成立“濕地保護聯盟”,形成多部門聯動的保護機制。一方面,與生態環境部門共享衛星遙感數據,協同打擊保護區內違法行為;另一方面,聯合水務及相關部門維護修復防潮堤和水利設施,同時協同行政執法局建立涉林案件快速響應機制,共同筑牢紅樹林生態安全防線。
護生態促增收 雙贏繪新篇
當前,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濕地公園總面積1.3萬多畝。濕地公園內及周邊分布著不少村落和居民聚集區,平衡居民正常生產生活與生態保護的關系至關重要。56歲的胡輝堂是當地村民,以前以打魚為生,現在應聘成為項目部的一名紅樹林管護員。“主要工作是拔草、補苗,每個月3000多元工資。”環境變好,家門口就能上班賺錢,讓他十分滿意。
管護員對紅樹林苗進行養護。記者 蘇弼坤 攝
紅樹林不僅能改善生態環境、成為珍稀物種的天堂,還能創造經濟價值,成為增收致富的“金樹林”。2022年5月,三江農場的一片人工補植的紅樹林碳匯量進行交易,實現紅樹林碳匯交易量3000余噸,交易額達到30余萬元,成為海南首個藍碳生態產品交易。“隨著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的種植完成,三江農場的紅樹林面積增加1600畝,藍碳產生量也將翻番。”宋鑫說。
與美舍河、五源河、潭豐洋等濕地公園不同,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濕地公園由三江農場直接管轄。這一獨特的管理體制使濕地公園在開發利用方面擁有更大的自主權。“我們將充分發揮紅樹林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林下經濟,通過科普教育和生態旅游等項目,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讓這片紅樹林真正成為帶動當地居民增收的‘金樹林’。”行走在紅樹林間,宋鑫展望著美好的未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