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寫好“民生答卷” 托起“穩穩的幸福”
“有肉有蝦,我很滿意。”說起海口市瓊山區國興街道道客社區長者飯堂的伙食,70歲老人陳昌獻連連點贊。
“很高興,我會努力工作。”27歲的黃先生多次求職被拒,在海南就業驛站海口龍華蒼西村站“站小二”的推薦下,他精準匹配成功入職。
“很幸運,搶到了。”7月1日我省發放新一輪托育消費券,屯昌居民趙明惠定鬧鐘搶券,她的孩子自今年3月屯昌縣公立型托育服務中心運營起入托 。
“很感激,民政部門主動上門。”海口美蘭區大致坡鎮居民黎某患鼻咽癌,高額的醫療支出讓他陷入困境,當地民政部門工作人員根據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系統預警信息主動登門,為其提供救助。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幸福底色才能愈發鮮亮。從“一餐飯”到“一份工”,從“幼有托”到“病有醫”……海南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兜住民生底線,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激發就業活力 實現民富業興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就業則是最基本的民生。
2025年的元旦,肢體殘障人士王某過得很開心,因為在海南就業驛站海口鹽灶大社區站幫助下,他被一家用人單位錄用。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百姓福祉。在海南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省就業局)指導支持下,自2022年海南首家就業驛站樂東黃流站成立以來,全省就業驛站已達261家,累計走訪和接待勞動者近70萬人次,幫助就業32萬余人次。
為了讓勞動者“飯碗”端得更穩,海南進一步強化政策筑牢就業“壓艙石”,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
分類施策,兜牢重點群體就業民生底線,連續4年8次舉辦春節和暑期大型人才對接會,舉辦“海南學子·就在海南”等就業服務活動,千方百計促進各類勞動力就業創業。
出臺關愛服務新就業群體二十條措施,通過技能培訓、住房保障、法律援助等一系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聚焦“農”字,支持“三支隊伍”發揮“頭雁”作用,昌江烏烈女工務工帶頭人李騰初帶著姐妹們“闖”出就業路,樂東勞務帶頭人杜進武回鄉創辦人力資源公司……一個個“瓊字號”勞務品牌越擦越亮。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海南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8.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3.7萬人。
就業的增加,離不開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不斷推進。政策落地、企業受益、產業成長,自貿港建設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乘著自貿港建設的東風,海南鄉村振興升級加力。“以前木瓜爛在地里沒人要,現在一個能賣10塊錢!”五指山市毛陽鎮牙胡村以4875畝梯田為基底,將農事生產與旅游觀光深度綁定,駐村第一書記王會明高興地說,帶動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萬元躍升至近2萬元。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和美鄉村300個,開展“百社聯百村”行動,讓近百萬群眾直接受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3個百分點左右。產業興、村莊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在全省各地展現。
值得期待的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后,將更好發揮對外開放的門戶作用,也將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前來投資興業,也必然為瓊島居民提供更多機遇。
回應百姓期待 筑牢民生底線
10項實事全部如期完成。2024年1月,海南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票決產生了2024年10項省級民生實事項目。到當年底,10件民生實事件件都有著落。
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也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民生實事項目“由民做主”,代表著“百姓盼的”與“政府干的”有機融合。今年1月,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票決出2025年10項省級民生實事項目,特定殘疾兒童補助及殘疾人特惠保障,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質擴容,村衛生室除顫儀配備,免費接種乙肝疫苗……這份沉甸甸的民生大禮包,將進一步托起“穩穩的幸福”。
民生溫度還體現在一項項具體舉措中——
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構建。海口市五源河學校粵海校區、三亞市立才學校、儋州環新英灣黃岡高級中學等一批“高顏值”新學校和新校區相繼亮相;中國境內首個外方獨立辦學高校——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迎來第二屆新生,招生人數實現倍增;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海南醫科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亞學院等高校將新增一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我省高校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進一步提升。
基礎教育擴優提質。2024年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4.7萬個、教育集團47個,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0個。全省中小學招生實現“機器管招生”和“一網通辦”。學前教育毛入學率等多項教育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深化農村教師“縣管鄉用”改革,引進5000多名教師到農村安心任教。
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長者飯堂在多個市縣遍地開花,助餐服務逐漸從“助老”拓展至“便民”。
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2024年,實施城市更新項目24個、投資145億元,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61個、惠及居民2.3萬戶,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3929套(間),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76萬戶。
社會保障兜得更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孤困兒童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穩步提高。
健康服務水平持續提高。廣東省中醫院海南醫院二期、省人民醫院國際精準醫學創新中心開工。四川大學華西樂城醫院開院。海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還推出“全星期無縫門診”,患者周末也可以掛號就診,為患者靈活就醫大開方便之門。
優質醫療資源持續擴容下沉。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建設,實現“1小時三級醫院服務圈”全省覆蓋,“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正成為現實。目前,海南人均預期壽命達80.5歲,常住人口5年增加53萬人,是全國8個常住人口凈流入的省份之一。
事實上,如何為人民撐起“幸福傘”,一直是全省各地持續努力答好的民生命題。
作為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醫療集團牙叉社區分院副院長韋小麗對此感受深切,她說:“這些年,鄉村醫療條件不斷改善,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群眾在家門口就已經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
抓治理破難題 守護美好生活
位于三亞鳳凰國際機場附近的網約車司機之家,集學習、休息、休閑、餐飲等功能于一體,在外奔走的網約車司機累了可以在這里放松一下,吃口熱飯。
在全省,像這樣的勞動者“港灣”正在鋪開,服務的觸角不斷延伸到群眾需要的地方。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健全社會治理體系。為此,海南構建“一機制、一平臺、四板塊、三融合、一網格”基層治理整體框架,建立與海南自由貿易港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基層治理體系。
其中,以小切口進入、小精準突破的方式完成首批30個基層治理創新實驗區創建,打造出“益·老爸茶”議事、“親加奔”干群對話解難題等一批治理服務示范點。
“2024年4月以來,累計開展‘親加奔’活動1723場,整體問題解決率達到89.6%。”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展“親加奔”活動以來,黨員干部主動下訪、主動上門服務,很多矛盾都被排查化解在萌芽狀態。
平安是海南自貿港的濃厚底色。近年來,海南努力創建高水平開放條件下全國最安全地區,落實打防管控建各項措施,確保了全省不發生影響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案件,社會治安狀況處于歷史最好水平。
數據印證著改變:過去一年,海南省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全年立案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5.4%、降幅為近7年最大。
今年1月8日,“海南省公安廳110接警中心”揭牌,海南邁入“統一接警、分級處警”的現代化警務時代,接處警響應時間平均縮短40%,群眾安全感持續“升溫”。
法治護航的腳步同樣堅實。2021年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出臺,為海南高水平開放進一步構筑了牢固的法治屏障。在這一框架下,海南闊步向前,對關系民生福祉和社會治理的問題、事項提供更多的制度供給,守護群眾美好生活。
循著民聲來,奔著民愿去。一個個民生亮點,一項項民生成就,共同匯聚成海南百姓上揚的幸福曲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