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以黨建引領新興領域高質量發展
暖心聚力 “新興”向榮
7月29日,在瓊山區桂林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勞動者們正在休息聊天。 記者 蘇弼坤 攝
8月2日下午,在位于瓊山區桂林社區的南北水果市場內,來自廣西的貨車司機楊鵬將貨物卸下,隨后前往臨近的桂林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此處的貨車司機驛站可以為他提供一個良好的休憩環境。“在這里可以吹空調、歇歇腳,還能用共享洗衣機洗衣服。”楊鵬說,社區的這一服務很暖心,讓他們在異地他鄉也能有個可以短暫歇息的“家”。
楊鵬的感受,體現了海口市靶向施策,關心關愛服務新就業群體的創新實踐和顯著成效。近年來,海口以“組織覆蓋破壁壘、暖心服務聚人心、雙向賦能促治理”為主線,強化黨建引領新興領域發展,把黨的溫暖送到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的心坎上,將關愛新就業群體融入生活點滴,為椰城新興領域就業群體筑起“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溫暖之城。
近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金貿街道樓宇經濟黨委黨群服務中心取用免費的飲用水。記者 康登淋 攝
打牢基礎 黨建“軟實力”助經濟“硬發展”
黨員工作生活在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讓黨員無論在何處都能“找到組織找到家”。海口市委社會工作部和各區將黨的基層組織,真正覆蓋到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十足的“經絡”上,既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保障,也更有效地加強了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統籌。
7月28日,在龍華區濱海國際金融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內,金貿街道營商網格員吳伯陽正忙著協助新入駐企業辦理樓宇經濟補貼申請。“我同時也是黨建工作指導員,除了巡查樓宇的工作外,我還經常主動上門為企業答疑。”吳伯陽介紹,能當場解決的事當場就會辦結,一時難解決的問題也會限時推進。記者了解到,龍華區在龍湖天街、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等樓宇商圈,分兩批安排了14名黨建工作指導員,以樓宇黨建“軟實力”推動樓宇經濟“硬發展”。
“我們打破‘先建組織再抓黨建’的傳統模式,在企業籌建初期就開始推進黨建工作。”美蘭區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謝容良說,“我們指導企業將招聘員工與吸納黨員、建立行政組織與黨組織、配備管理人員與黨務工作者、制定管理制度與黨建制度同步,還會幫企業推薦黨員人才。”記者了解到,海南(潭牛)文昌雞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聘人員時就會注重對黨員人才的選拔,同步推進員工隊伍建設和黨員吸納。
7月25日,海口(秀英)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里,“樓小二”就業創業宣講正忙。職業導師從就業扶持、創業助力、技能提升、生活保障等維度為學員們解讀政策。“我們就是要讓政策找人,把自貿港紅利轉化為每個人的實干動力。”秀英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羅倩說。這邊宣講不停,那邊“樓長制”也在發力——秀英區委相關負責人當起招商局大廈“樓長”,每兩周至少駐樓辦公一次,街道專人當服務專員,面對面幫企業解難題。
海口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梁崇忠介紹,今年來,我市依托市委兩新工委機制,搭建企業信息共享平臺,整合了多部門數據,“通過數據比對、部門篩查和屬地摸排,我們已鎖定固定就業10人以上組織7000多家,找到‘兩新’組織黨員超1萬名,為分類建立黨組織打牢了基礎。”
7月31日,在2025年總工會“送清涼”維權關愛職工活動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領取菊花茶等飲品。 記者 康登淋 攝
貼心保障 點位“微服務”到黨群“大平臺”
8月1日,記者走進龍華區吾悅廣場暖“新”驛站,只見手機充電器、飲水機、微波爐等便民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可有效滿足新就業群體取暖納涼、飲水熱飯、歇腳充電等需求。“驛站新增了免費小餅干、小面包,中午來不及吃飯時,就可以來這邊補充點‘能量’。”外賣騎手莫子俊稱贊道。他還向記者展示了手中的“騎手友好地圖”,“上面不僅有各驛站的位置,還有醫療、充電、修車等便民措施標識,對我們來說特別貼心。”
龍華區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黃麗雯介紹,該區在吾悅廣場、華潤中心等商圈樓宇優化暖“新”服務,推出騎手友好“十項行動計劃”,廣泛動員商家加入“新就業群體友好商家”行列,提供免費飲水、臨時休息、餐食優惠等服務。
近日,秀英區秀英街道高新社區非公黨群服務中心舉辦“鏈動高新·共創未來”企業AI創意挑戰賽,10余家“兩企三新”黨支部的30余名黨員業務骨干參賽,展示AI技術在品牌營銷領域的創新應用。該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非公黨群服務中心已從基礎保障場所升級為助企發展的友好“生態平臺”,助力解決部分企業缺少活動場所的難題。
此外,今年以來,瓊山區持續加快推進貨車司機服務保障,在桂林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設置貨車司機驛站,動員商戶、社會組織、居民志愿者等為司機提供所需服務;同時組建20人的“司機幫幫團”,為貨車司機提供拍攝工作照等服務。一系列貼心舉措,讓新就業群體在城市中找到更強的歸屬感與幸福感。
在吾悅廣場暖“新”驛站,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正在觀看“騎手友好地圖”。記者 康登淋 攝
雙向奔赴 過路“老朋友”成治理“新伙伴”
7月28日,海口新海港“司機之家”內涼意沁人,正在為手機充電的貨車司機王師傅連連點贊:“以前等待過海時只能在車上休息,冬冷夏熱;現在有了驛站,不僅能避風雨、吹空調,還能給手機充充電,感覺特別好。”這處占地180平方米的“司機之家”,設有飲食區、休閑區、熱水供應區等服務區域,致力于讓司機在旅途中感受到港口服務的周到暖心。
令人感動的是,貨車司機們也常常會在旅途中回饋這座城市,實現與海口的“雙向奔赴”。來自山東的貨車司機沈師傅常來海南,遇到臺風天時,政府部門和志愿者都會向待渡司機旅客分發愛心物資,讓他切身感受到溫暖。因此,今年他加入了海口“紅旗方向盤”志愿服務隊,在港口停航時,以志愿者身份協助疏導車輛、維持秩序,這位常從海口過路的“老朋友”,成了基層治理的“新伙伴”。
如這樣新就業群體與基層治理相互支持的場景,在椰城并不鮮見。7月28日,瓊山區巴倫社區的陳奶奶因做白內障手術后出門不便,巴倫社區養老服務站便召喚騎手為其送餐,老人事后拍下照片并發文點贊。這一暖心場景,正是社區服務與新就業群體聯動的生動體現。
7月15日,位于美蘭區海房新村的海口騎手之家舉辦了一場“騎先鋒·暖蜂行動”騎士節志愿服務活動,現場為騎手們贈送雨衣,并提供義診義剪、急救知識培訓、法律咨詢等服務。“這次活動提供的服務特別貼心,也是我們需要的,心里覺得暖暖的。”騎手王健表示。
近年來,美蘭區精準服務新就業群體,去年成立外賣配送企業聯合工會,打造騎手之家;今年成立海口市外賣騎手之家黨支部,為騎手提供權益維護、心理咨詢、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此外還啟動了“我為海口做貢獻”活動,鼓勵騎手上傳體現城市魅力的圖片、上報途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對突發情況開展見義勇為等,實現城市與新就業群體的“雙向奔赴”。
在如今的椰城,黨建力量全力支持新興領域發展——進行組織創新,讓黨組織扎根新興領域;不斷升級服務,回應新就業群體“無處歇腳”訴求;推進治理融合,讓新就業群體從“城市過客”變為“治理主角”。當前,海口不斷增強黨組織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為服務保障海南自貿港核心引領區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位于美蘭區海房新村的海口騎手之家環境整潔,騎手正在其中休息。記者 楊鶴 攝
記者手記
讓“新”力量融入城市肌理
從讓黨組織扎根新興領域,到構建友好服務生態,再到推動治理角色蝶變……海口堅持黨建引領,聚焦新興領域急難愁盼問題,創新構建暖“新”服務體系,積極探索推動“新”力量融入城市肌理。
以組織覆蓋破壁壘,需要不斷增強黨組織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隨著新興業態快速迭代,還需建立動態排查機制,依托企業信息共享平臺實時更新數據,確保黨組織覆蓋始終跑在業態發展前面。
以暖心服務聚人心,則需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新就業群體核心訴求,以硬核舉措增強他們的獲得感與歸屬感。要從“基礎保障”向“生態構建”持續升級,搭建新就業群體與企業、社區的互動平臺,讓服務“走心”更“暖心”。
以雙向賦能促治理,核心是激發新就業群體的主人翁意識。要注重引導新就業群體發揮職業優勢參與城市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下一步,應完善激勵機制,如將志愿服務時長與積分兌換、政策優惠掛鉤;探索搭建數字化反饋平臺,讓新就業群體發現的城市問題能快速直達相關部門,形成治理閉環。唯有在精準化、長效化上持續發力,才能通過雙向融合創新治理凝聚合力。
7月28日,外賣員等新就業群體在友誼·陽光城的暖“新”驛站內休息、打水。記者 康登淋 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