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持續完善優化鄉村候車環境
“將就”變“講究” 順行更順心
8月20日上午,一輛公交車正經過演豐道班公交車站。記者 康登淋 攝
8月20日上午,在美蘭區演豐鎮長排村口站,正在候車的長排村村民張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只有候車點,等車時晴天日頭曬、雨天一身泥,現在有了候車亭,不僅能遮風擋雨,還能看看公益廣告打發時間,感覺特別好。”
這一座座集遮陽棚、公交路線圖、公益宣傳欄于一體的農村候車亭,正是海口市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建設的縮影。自2022年全市22個鄉鎮149座農村候車亭全面投用以來,海口持續通過“硬件升級+服務創新”雙輪驅動,讓鄉村候車環境從“將就”變“講究”。
貼心設計 村民候車享便捷
8月20日上午10時,長排村口站的候車亭內,幾位村民正坐在不銹鋼座椅上閑聊,頂棚的鋼構玻璃將烈日隔絕在外,只投下斑駁的光影。這座占地約15平方米的候車亭,成了村民日常出行時最貼心的“中轉站”。“以前等車要自帶小板凳,遇到下雨天只能躲在屋檐下,現在可方便多了。”張女士拍了拍干凈整潔的座椅,感慨道。
清晰的公交線路圖標注著本站位置、經過線路和首末班時間;立柱包裹著防撞圓角軟膠,避免兒童磕碰;廣告牌升級為LED光源……記者看到,長排村口站處的候車亭不僅環境整潔,細節里更藏著滿滿的貼心巧思。海南高速公路旅游運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徐晉彪指著頂棚邊緣的導水槽說:“我們特意將坡度傾斜,確保暴雨時雨水不濺入亭內。”
徐晉彪介紹,這149座農村候車亭,每座都至少有3條線路的公交車經過,運營時間從早上7點半持續到晚上7點,覆蓋了村民出行的高峰時段。“現在去鎮上趕集、送孩子上學都方便多了。”正在等車的博羅村村民李大爺說。
這樣的便捷場景,在全市22個鄉鎮不斷上演。
從曾經的一塊鐵皮站牌,到如今的鋼構玻璃亭;從僅能避雨,到提供多方位的便利,海口149座農村候車亭的變化,正悄然提升著村民的出行品質,成為鄉村振興進程中溫暖的注腳,讓鄉村出行之路更加順暢、舒心。
精細管養 候車亭化身“宣傳窗”
“候車亭建得好,更要管得好。”徐晉彪向記者展示了今年的養護記錄本,上面詳細記錄著對農村候車亭的“精細管養”:3月更換昌城村站破損玻璃,5月清理橋頭村站周邊雜草,7月為三門坡鎮站更換模糊站牌……每一次養護煥新,都體現了對村民出行的細致關懷。
如今,候車亭管養已融入日常。每月,鄉道旁、村委會前的候車亭都會迎來管理人員的“體檢”。管理人員帶著工具箱,逐個檢查候車亭,擰緊頂棚松動的螺絲,更換被臺風掀裂的鋼化玻璃;提著水桶和鏟刀,仔細清理燈箱上的“牛皮癬”,將過期廣告換成最新的惠民政策宣傳畫,讓候車亭成為傳播正能量的窗口;清除候車亭周邊雜草,使候車亭在保持整潔的同時與鄉村綠景融為一體,更添幾分自然生機。
據悉,自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以來,全市149座農村候車亭設施完好率穩步提升,村民滿意度也越來越高。海口農村候車亭以每月的細致呵護,換來了村民每日的出行舒心。這樣的變化,正是“民生工程”化作“民心工程”的生動縮影,讓鄉村居民在出行中,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與溫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