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瓊崖抗戰檔案資料特展”上展出的張云逸、周士第、盧勝三位將軍的勛章。記者 蘇弼坤 攝
一部圖集、一封書信、一本日記、一枚勛章、一摞文書……戰火遠去,硝煙散盡,一件件珍貴的老物件,見證了瓊崖軍民抗戰的歷史。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一些革命先烈的后代和來自各行業的史料收藏者,無私捐贈一批批抗日戰爭時期珍貴物件,讓更多人了解瓊崖抗戰歷史。他們是故事的傳播者,更是歷史的守護者。
在“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瓊崖抗戰檔案資料特展”上,工作人員向大家展示整理成冊的《日軍侵華罪證史料——保科德光日記》和《海南警備府戰時日誌》檔案資料。記者 蘇弼坤 攝
捐贈珍貴信件和勛章
20世紀60年代中期,時任浙江省副省長的馮白駒致信抗戰英烈林伯熙之女林廷霞,信中詳細回憶了林伯熙生前的經歷和犧牲過程。近六十年來,這封信一直被林家人悉心珍藏。如今,信件保存完好,字跡清晰可辨。
“這封信件我們全家守護了一個甲子。今年正值抗戰勝利80周年,我們決定將其捐贈給省史志館,讓更多人通過這封信了解瓊崖抗戰的歷史。”8月28日,林廷霞帶著精心塑封的信件來到省史志館,完成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捐贈儀式。
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張云逸將軍轉戰南北,立下赫赫戰功。1955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張云逸被授予大將軍銜及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在9月2日開幕的“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瓊崖抗戰檔案資料特展”上,這三枚勛章靜靜陳列于展柜中。
捐贈者王婷是張云逸的大兒媳,已年過九旬。開展當天,她來到現場,動情地講述勛章背后的往事:“父親在世時常對我們說,要聽黨的話,黨讓做什么就要做什么。”每當談起父親的往事,她總是激動不已,“我要讓更多人了解父輩的事跡,傳承他們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瓊崖抗戰檔案資料特展”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觀展。記者 蘇弼坤 攝
日軍侵略海南的鐵證
9月1日,珠海市金灣區金山實驗學校教研主任、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證調研團隊發起人劉昌言特地來到海口,向海南省檔案局(館)捐贈整理成冊的《日軍侵華罪證史料——保科德光日記》和《三灶1938》。
2024年5月,得知《保科德光日記》等相關史料將在日本拍賣,劉昌言自費委托在日友人競拍,最終以較高價格成功購得。隨后,他的團隊聯合華南師范大學外文學院副教授、華南抗戰歷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吳佩軍及其團隊,共同完成掃描、翻譯與整理工作,匯編成《日軍侵華罪證史料——保科德光日記》。
“2點50分敵前登陸;10點進攻到棧橋(秀英)附近;10點20分進攻到秀英炮臺……”《日軍侵華罪證史料——保科德光日記》中詳細記載了1939年2月10日日軍登陸海南的全過程。“一字一句都是日軍侵略海南的鐵證,歷史不會忘記,我們更不會忘記。”劉昌言說。
吳佩軍捐贈的《海南警備府戰時日誌》也在本次特展中首次公開。這些資料為深入研究日本侵瓊歷史提供了珍貴的一手材料。
2019年,吳佩軍通過日本舊書網站購得日本作家火野葦平所著的《海南島記》,該書基于作者1939年2月隨軍侵瓊的見聞寫成,記錄了大量日軍罪證。他還帶來了一本泛黃的《華南派遣軍》畫冊,其中收錄了隨軍記者拍攝的多組真實照片,包括許多日軍侵瓊現場影像。吳佩軍表示,希望通過這些史料,讓更多人了解歷史真相,銘記瓊崖人民不屈的抗爭精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