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山區紅旗鎮道崇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檳榔樹下套種咖啡 一畝林地兩份收獲
“咖啡種苗我們登記領了,就等著您這組織人員提供套種技術指導。”9月8日上午,瓊山區紅旗鎮道崇村黨群服務中心,幾位村民圍著道崇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海山,眼神里滿是信心和期待。自該村探索檳榔樹下套種咖啡模式以來,這樣的場景成為常態。
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扎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進成鏈配套,走好規模化品牌化經營路子,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道崇村積極探索檳榔林下套種咖啡產業,嘗試一條熱帶高效農業與特色經濟林協同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9月5日,在瓊山區紅旗鎮道崇村的檳榔地里,海南邁咖農咖啡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和村民一起查看咖啡苗長勢。記者蘇弼坤攝
引種優質咖啡苗
9月8日,記者行走在道崇村,千畝檳榔林綠意盎然。吳海山告訴記者,道崇村種植檳榔超過5000畝,是農戶的重要“錢袋子”。去年臺風“摩羯”讓不少檳榔減產,加上近年檳榔市場價格波動,村民收入受到影響。今年4月,吳海山了解到“檳榔林套種咖啡”模式,便帶領村民代表前往文昌市文城鎮南洋邁號咖啡產業園區實地考察。去之前,村民王茂英心生顧慮:“咖啡和檳榔長一塊兒,兩種樹種間是否會因爭奪土壤養分而都長不好?”在看到檳榔樹下掛滿紅果的咖啡樹后,他回來就預訂了200株種苗,成為村里第一批套種咖啡的人。
當天下午,王茂英來到自家檳榔地,查看剛種下去的咖啡苗。高大筆挺的檳榔樹下,一排嫩綠的小苗正迎風搖擺著枝葉。王茂英用鋤頭刨去咖啡苗周圍的雜草,仔細查看著葉片的生長情況。“一個月來修剪枝苗、清理雜草一次即可,等它長到80厘米高時再進行控高。”一同前來的海南邁咖農咖啡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名輝講解道。
據介紹,道崇村種植的咖啡苗為利比利卡咖啡,最早由文昌華僑從東南亞帶回種苗,在文昌邁號大量種植。“利比利卡咖啡適合在低海拔亞熱帶地區生長,耐旱、耐高溫,病蟲害也較少。”陳名輝介紹,檳榔林下套種咖啡可以利用檳榔地成熟的灌溉和排水系統,咖啡苗長大后還可以涵養水土,為檳榔樹集聚養分,讓二者互惠共生。
保底收購穩增收
在村委會牽線搭橋下,今年7月道崇村農戶集中與海南邁咖農咖啡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公司出種苗、給技術,村民管種植、做管護,咖啡果成熟后,公司再以“保底價”收購,從種植到銷售一條龍兜底。
在村委會旁的育苗基地里,工作人員正從種子階段起步,有序開展咖啡種苗培育工作。陳名輝告訴記者,利比利卡咖啡的育苗期為6個月到1年,1年半左右開花,2年即可摘果,到了第3年便可以實現大量產果。“有公司兜底,咱干活更有勁兒。”如今,王茂英不僅將首批種植的咖啡苗打理得井井有條,還加訂了500株種苗。
截至目前,道崇村已套種咖啡320畝,還有登記的待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報名參與的農戶仍在增加。“等到咖啡開始結果,村民一畝地收獲檳榔又能收獲咖啡,收入就更穩定。”吳海山說。
更讓村民期待的是,陳名輝還計劃在村里建設咖啡加工廠,并為村民開展咖啡加工、電商銷售等相關培訓,讓咖啡產業成為道崇村的特色產業。“等加工廠建起來,我們就能自產自銷,道崇村就真成‘咖啡村’啦!”吳海山話語中充滿對道崇村產業發展的憧憬。
在道崇村綠意盎然的檳榔林里,咖啡苗伴著希望生長,一條多產業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正逐漸鋪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