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寄取間感受城鄉新變化
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熱潮,不僅體現在“二線口岸”的車來車往和重點項目的機器轟鳴,更滲透在一輛輛穿梭于鄉間小道的快遞車上。今年前8個月,全省農村地區快遞投遞量突破1億件,達到攬收量的5倍,體現了郵政快遞業“量增質優”的蓬勃發展態勢,也是對省委八屆七次全會“持續縮小城鄉差距”戰略部署的鮮活注腳,看似普通的包裹寄取,映照著城鄉發展新變化。
快遞進村,收到的是普惠民生。截至8月中旬,海口超過80%的行政村實現快遞通達,郵政便民服務站覆蓋全部248個建制村,多家企業共同進駐、合作運營,甚至增設24小時智能快遞柜。如今,“取件要跑鎮上”變成了“家門口取快遞”。美蘭區演豐鎮塔市村服務站單日收寄量達800件,演東村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從三年前的幾十件躍升至200余件,日用百貨、家電衣物、子女寄回的物品……這些包裹不僅送來了商品,更送來了與城市無差別的生活便利,切實提升了農民的幸福感,縮小了城鄉生活的差距。
打包發貨,寄出的是發展希望。“進多出少”顯示出農村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也指明鄉村振興未來努力的方向:讓更多農產品“走出去”。可喜的是,全省農村快遞攬收量仍保持17%的較快增長,火山荔枝、大坡胡椒、特色瓜果等越來越多“瓊字號”產品,正通過快遞網絡銷往全國。“客貨郵”融合模式已在海口5個鄉鎮建立分撥中心,極大降低了物流成本,為農民增收、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
海南自由貿易港約有40%的人口是農民,80%的土地在農村。鄉村振興的成效,決定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成色。一輛輛快遞車在鄉村進進出出,用包裹給鄉村“輸血”的同時,也為產業“造血”。消費品下鄉激活家門口消費,農產品進城培育產業振興內生動力,雙向流通把城鄉市場擰成一股繩,讓海南自貿港建設在鄉村落實到每一次掃碼、每一次稱重、每一次發車上。
小快遞,大民生;小車輪,大希望。期待未來5∶1的差距能夠穩步縮成2∶1乃至1∶1,屆時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根基將在鄉村沃土中深深扎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