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產投集團構建全鏈條人才機制激活發展新動能
引入“智慧活水” 激蕩“產業春潮”
開欄的話
今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海口市堅持“引育用留”并重,堅持以全周期人才服務生態構建宜居宜業新高地,以人才撬動產業發展“大棋局”,為扛起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省會擔當,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引領區、打造“六個之城”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潮起海之南,逐夢自貿港,市融媒體中心今起推出《椰城匯英才,聚力新發展》融媒體系列宣傳報道專欄,聚焦各區、各園區、各市屬國有企業人才工作亮點,以“一區一品、一園一品、一企一品”形式,展現海口“人才興城”新篇章。
“這家企業發展方向與海口主導產業相契合,我認為很有投資價值。”9月22日,在海口產投集團產業投資部辦公室,投資經理曾華和同事圍繞企業服務方案,展開緊鑼密鼓地研討。
人才興則產業興。近年來,海口產投集團聚焦“選、育、用、留”全鏈條人才培養機制,從年輕干部的源頭儲備、培養鍛煉,到監督管理、選拔使用與激勵關愛,全流程發力,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為全市產業發展注入智慧動能。
9月22日,海口產投集團投資部負責人沈立曉(圖右)和同事交流工作。記者 康登淋 攝
堅持引育并舉 激活人才動能
2024年6月,曾華作為引進人才,從深圳來到海口產投集團,投身產業投資工作。此前,他已在投資領域深耕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海南自貿港是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張名片,海口產投集團的主業方向與我的專業背景高度契合,這里的工作氛圍也非常有活力,我相信在此能實現職業抱負。”
憑借扎實的投資功底、敏銳的風險判斷力以及出色的溝通協調能力,曾華迅速融入新崗位,深入參與產業投資決策,并撰寫內部投資分析報告,為后續項目推進提供有力支撐。在他牽頭推動下,海口產投集團與武漢瑞科美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合資公司,落地集團電池正極材料生產項目,該項目包括建設一條廢舊電池拆解及梯次利用生產線、一條全干法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再生產線,預計一期可實現約1億余元固投納統。
“高效推動企業項目落地,關鍵在于精準對接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服務,為企業營造便捷、高效的發展環境。”加入海口產投集團以來,曾華認真研究自貿港政策,深入掌握各類政策的適用條件與落地路徑,致力于打通政策兌現“最后一公里”。
“育才”是驅動人才長效發力的“強引擎”。為激發人才活力,海口產投集團構建分層分類、精準靶向的人才培養體系,聚焦年輕干部的能力短板與發展需求,實施多元化培養舉措,通過項目攻堅、輪崗交流等方式,讓年輕干部在實踐一線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
“我們推行差異化培養計劃,針對不同層級和潛力的青年人才設立專項成長通道;搭建實戰化學習平臺,由業務骨干授課,課程內容緊扣招商運營、工程投資等核心業務,推動理論知識向實戰能力高效轉化。”集團人力總監王瑜介紹。
組建專業隊伍 賦能產業發展
激活年輕干部的“一池春水”,助力各項工作“春色滿園”。海口產投集團重視年輕干部的源頭引進與戰略儲備,著力打造一支專業化、年輕化、富有戰斗力的產業投資隊伍。目前,集團產業投資部匯聚了一批學歷高、專業強的精英人才。今年以來,這支充滿活力的團隊已推動9個優質企業項目落地,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團隊組建以來,大家目標一致、協同高效,形成了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集團產業投資部負責人沈立曉介紹,在團隊合力推動下,謀劃、落地一系列實體產業和貴金屬委托加工業務,如與山西雙良集團成立海南恒基新能源產業有限公司在海南中學(江東校區)落地分布式供冷+綠電項目、與深圳眾恒隆和海南恒昌盛開展貴金屬加工業務等。
在沈立曉看來,海口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是吸引眾多人才紛至沓來的重要原因,“來到海口后,我享受到人才住房補貼和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相關手續辦理高效便捷,讓我感受到海口對人才的尊重和誠意。”
據了解,海口產投集團堅持“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科學規劃人才結構布局與接續儲備,精準制定引進計劃,在年齡、專業、層次等方面持續優化干部隊伍。2023年以來,集團已引進100余名高素質人才,“985”“211”等重點院校畢業生占比近五成,中級以上職稱占比近五成,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比近三成,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根基。
“我們將持續拓寬人才源頭儲備,優化隊伍結構,健全選拔任用機制,強化激勵保障,注重人文關懷,營造‘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生態。”王瑜介紹,集團未來將以更加務實的舉措激發人才隊伍的內生動力,為自貿港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