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口網10月12日消息?“2006年超級女聲全國第2名譚維維、2007年快樂男生全國10強王錚亮返回母校四川音樂學院參加“回報師恩”見面會,并受聘擔任四川音樂學院副教授。新聞一出,爭議四起,很多評論認為:高校傍大明星,只能說明大學沒有底氣,高校和明星只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做明星的渴望在大學舞臺上一展風采,而高校也渴望通過明星效應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有評論認為,快男超女做本行的教授工作應無大礙,不能將“明星當教授”一竿子打死……”
支持
請摘掉有色眼鏡
又見明星當教授,網友“熱情高漲”。不過,網友關注的恐怕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明星”與“教授”這兩個有噱頭的詞匯,或許換做任何一個你我沒聽過名字的人,都不會掀起如此“波瀾”。從這我們知道,當此事被報道后,公眾關注時便已經戴著有色眼鏡了。
這也不能怪罪于公眾,當趙本山、成龍、周星馳、李湘等名人被聘為“教授”后,不見他們上課,沒見過“明星老師”成為不少學子的感嘆。在這樣的氛圍下,無怪乎網友狐疑滿地了。
其實,明星首先是一個公民,他們也有自己的權利選擇唱歌演戲之外的職業。換位思考一下,你我不是還會經常為生活而跳槽換職業嗎?明星就不能因或這或那的緣故不僅僅只唱歌演戲嗎?因而從情理上分析,明星當教授并無不可。
據透露,譚維維和王錚亮的工作主要包括:回校給學生上公開課,對出專輯、參加各類比賽的特殊學生群體進行輔導,擔任學年考試的主考官等。這從能力上分析,作為選秀明星的超女譚維維與快男王錚亮,對這些工作,顯然是有能力做好的。而且,王錚亮本來就是四川音樂學院的教師,譚維維畢業后也輔導過本校的學生。更何況,二人都表示,既然職責在身,那就一定會做好本職工作,故而,公眾應該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你是人才,具備相當的能力,大學聘你無可非議。
再說了,聘明星當教授在國外也并不少見。在德國流行音樂學院,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師是專職的,他們主要從事作曲、指揮、和聲等理論教學,而另外三分之二的教師則大多是流行音樂明星,他們遍布歐洲各地。當演出淡季來臨時,這些明星就會來學校,講授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知,音樂是一種需要實踐與經驗打磨的藝術,這些明星的經驗,對學生而言,顯然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龍敏飛
?建議
當就該當得名副其實
對于明星當教授,沒什么不可以。教授不等于論文遍地,不等于著作等身。教授,傳道授業解惑。只要品行端正,有育人意識;專業技能優異,能培養人才;掌握教育教學方法,能讓“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學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可以當教授。在某種程度上,一個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的教授,比一個只會制造“文字垃圾”的教授,要有用的多。
但是,當前流行的明星當教授,也確實存在問題,主要是教授沒有履行教授的義務和職責,沒有發揮出這些“明星”教授的育人功能,成了“空頭教授”。無論是成龍、牛群,還是譚維維、王錚亮,他們基本上都沒有擔任日常教學工作,而只是做一些形式上的講座、公開課,或者當一下指導教師、評委、考官。這也就難怪人們質疑了?因為當明星戴上“教授”這頂帽子之后,學生和其他教師衡量明星的標準便是教授的標準,而不再是明星的標準。
因此,明星不是不可以當教授,但要當就要當得名副其實。如果難以履行和其他教授同樣的義務和職責,明星就應該有自知之明,不要接過那個教授的聘書。如果一個明星不能和校內其他教授一樣教書育人,學校就不要委屈自己,不要輕易遞出“教授”的聘書,即使遞出了,也要及時地予以解聘。?郭文婧
??反對
愚蠢的自我矮化
高校聘請演藝明星當教授,這些年早已不是稀奇事,一些著名藝人不管是論資歷還是功力,送一個教授的頭銜算得上當之無愧的,盡管他們或許無暇真的站在講臺上教授一番,畢竟迎合了校方的媚星訴求和學子的追星熱情。可如今,超女快男也成了高校的座上客,就未免讓人覺得多少有些別扭。
應當承認,超女、快男過五關斬六將,一路走來委實不容易,從一定意義上說恰恰顯示出其不凡的才氣。然而,誰都知道,快男、超女純屬炒作產物和娛樂產品,且不說其素質、內涵夠不夠教授的“格”,單就其一夜成名或一秀走紅的套路,顯然與崇尚嚴謹、持重的高校氛圍是根本搭不上邊兒的。
高校熱衷于跟快男、超女套近乎,不惜拿教授、副教授的頭銜相贈,表面看是借名人、紅人的名氣,給自己臉上貼金,進而也圖個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是個雙贏的交換行為,實際上,恰恰暴露出學術浮躁風氣盛行的當下,某些高校的超女、快男情結,試圖靠炒作、娛樂的方式提升形象,顯然是底氣不足的表現。
近年來高校彌漫的虛浮風氣詬病,貪圖虛名甚至弄虛作假,缺少務實創新精神,過于追求表面浮華的包裝、炒作,由此引發了有識之士對未來高教人才素質的擔憂。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請快男、超女當副教授,不但不能提升高校的形象、品位,相反是一種自我矮化的愚蠢做法,令原本讓人景仰的高等學府,淪為街頭賣藝的草臺班子,而且難免會誤導學子,不是潛心做學問,練內功,出成果,而效仿這種注定只能是鳳毛麟角甚至曇花一現的成名捷徑,這怎能不令人憂心!?范子軍
?評判
別讓學術娛樂化
為何要聘請超女快男當副教授?人家早就說得很明白了。“通俗音樂學院領導認為譚、王二人既是四川音樂學院的知名校友,在外又有較好的社會聲譽。”高校就是沖著人家的名氣而去。
高校傍大明星,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大明星在高校的舞臺上一展風采,戴上一頂“學術帽”。你看,人家多“和諧”!大家各取所需,又心照不宣;都是奔著自己的利益小算盤,卻又顯得冠冕堂皇。高校畢竟是高校,明星畢竟是明星,將一切“私心”都可以“美化”和“包裝”成秀麗的“公心”。其實,我們對超女快男當副教授,大可不必憤憤不平。現在誰不知道教授已經貶值了,專家已經變成“磚家”了,超女快男當副教授,有何不可以呢?
超女快男當副教授,當的還是“偽教授”,因為不用擔任日常教學工作。據說,人家3年來,也只上過7次公開課,可人家卻照常被聘請副教授。據說,客座教授已經不吸人了,因為是形式。但副教授就不一樣了。有地位有待遇,“出門在外”還能在名片上印出來,讓人多拋一次媚眼,而當上副教授又沒有上課任務,這樣的“買賣”多劃算。說起來,我們也別過多指責超女快男的“偽教授”身份。在高校,又有多少教授真正擔任教學工作?他們不是忙著“走穴”嗎?不是忙著外快嗎?
有“偽教授”,自然有“偽研究生”,然而,這些都是高校所需要的。高校要出名,不靠實力,只靠這些,顯然,還會伴生出太多的抄襲論文的“高校學者”。別跟我提大學精神,當大學身上充斥著太多的“垃圾文化”,“精英文化”就由此離開。還是王安石說得好,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郭文斌
??■遺憾
透支理想的行為
這樣的大學實際上是在透支理想。大學本身,是充滿理想主義、探求學問的場所,理想主義是大學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但當大學越來越功利與勢利,熱衷于迎合社會的時候,往往會失去文化的厚重并很難避免媚上、媚錢、媚俗。大學如果不克服工業化和商業化帶來的過度實用主義,其所崇尚的人文主義的理想和精神便可能喪失殆盡,最終,大學只能降格為一種庸俗教育的場所。這,正是透支理想的可怕之處。
對“快男超女”副教授的出現,眾多網友“很搞笑”的評價背后,既有對大學失范的無奈,也有不屑。大學不是秀場,“搞笑”請勿過度!
????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