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九九精品视频,久久久www免费人成黑人精品,欧美亚男人的天堂,91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十年“三月三”盛宴 瓊中這樣鑄就民族節慶品牌
來源: 南國都市報 作者:李夢瑤 秦海靈 朱德權 時間:2017-03-28 15:16:30 星期二

  

往年“三月三”主題晚會的盛況。

  

黎錦,民族文化瑰寶。

  

晚會上演員們的曼妙舞姿。

  

趣味體育比賽趕椰子。

  

節日里,歡樂的竹竿舞跳起來。

  

熱鬧長桌宴,美酒喝起來。

  “坐在高嶺看妹村,竹尾搖搖誘心亂……”3月22日上午11時,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什運村委會方根村,52歲的王春蘭干完地里的農活,匆匆趕到村文化室前,和同村9名農婦緊張排練起自編自演的原生態村落歌舞。盡管距“三月三”還有幾天,但瓊中已進入狂歡狀態——放下農活、排練歌舞、備好美食,各族民眾都在為即將到來的盛宴忙碌著……

  自2007年瓊中舉辦建省后首次大規模“三月三”活動以來,至今已走過十個年頭。從自娛自樂到全民狂歡,瓊中著力推動文化、旅游和農業在大型節慶中多元共生,“三月三”不僅成了黎族、苗族同胞的狂歡節,更打造成了一個各族大聯歡的民族文化旅游節慶品牌。

  聽,黎家山歌壯闊激昂!看,苗寨鼓聲隆隆作響!一場萬眾歡騰的節日盛宴如黎錦苗繡徐徐鋪開。

  萬眾狂歡

  百姓熱愛是發展基石

  “三月三,真是比過年還熱鬧呢。”去年,海口姑娘王芬在幾個朋友的“攛掇”下驅車到瓊中參加“三月三”,那人山人海、萬人狂歡的景象讓她記憶猶新。

  常言道“鄉村四月閑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可這話擱在瓊中卻并不恰當。每年農歷三月初一剛過,瓊中就會出現一種特別的現象——全縣10個鄉鎮、571個自然村,包括13萬黎族苗族同胞,超過80%的男女老少全都涌向縣城營根鎮。“農活可以先放一放,一年一次的‘三月三’可不能錯過。”去年“三月三”,上安鄉牙云村村民蔡傳芳早早丟下農活,將自家小賣店大門一鎖,拖著丈夫和兩個孫女直奔營根,玩了整整7天,直到閉幕式結束才不舍地回家。

  對于瓊中人來說,鄉村過年雖熱鬧,卻只限于走親戚串門,只有在“三月三”,才能開啟一年中最放肆的狂歡。“三月三”的瓊中究竟有多熱鬧?“走路比坐車還快。”當地人這樣描述盛況。

  “三月三”當天,接踵摩肩的人潮將縣城主干道圍得水泄不通。站在街口,找個高處放眼望去,半個小時過去,汽車才走了不到50米。“到了主題晚會開演的時候,才叫人山人海呢!”家住營根縣城的趙德海,幾乎每年晚會當天都會早早趕到三月三廣場,只為“搶占”一個觀看演出的最佳位置。

  傳統趣味體育賽場上,平日下田干農活的農民們換上運動服,搖身變成了“專業運動員”;萬人竹竿舞大聯歡中,互不相識的男女老少手牽手,跟著節拍在竹竿間盡情跳躍;夜幕下熊熊篝火旁,各族同胞共享一席長桌宴把酒言歡……在瓊中,老百姓發自心底熱愛著“三月三”。

  “2007年第一次辦‘三月三’活動,到如今整整10年,與民同樂的主旨沒變。”瓊中旅游委相關負責人坦言,“三月三”在瓊中有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也是瓊中“三月三”辦得一年比一年好的最主要的原因。

  熱情參與

  “草根”樂當舞臺主角

  每年“三月三”主題晚會表演當天,各鄉鎮的父老鄉親都會像潮水般涌向老地方——“三月三”廣場。他們當中,有些是過來享受“視聽盛宴”的,有些則是“身懷絕技”的草根演員。

  “雖然平時都忙著干農活,可真要唱起歌來,我們可一點不比專業歌手差!”38歲的什運鄉什太階村村民王繼梅這幾天正忙著排練節目,平日在村里鄉村大舞臺跳舞唱歌的她,最大的心愿便是登上每年“三月三”文藝晚會的舞臺。

  在瓊中,來自各鄉鎮的農民文藝隊是每年“三月三”文藝晚會的演出主體。他們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個個節目,構成了“三月三”最接地氣、最精彩的視聽盛宴。以今年瓊中“三月三”閉幕式晚會為例,380多名表演者中只有20多名專業演員,90%的演員都是農民,其中年紀最小的僅8歲,最大的已65歲,12個節目的編導靈感幾乎都來自農民日常的勞作場景,甚至表演道具都是就地取材的椰殼、玉米稈等物什。

  沒有當紅的影視歌星,沒有靚麗的快男超女,在瓊中老百姓看來,“三月三”是屬于他們自己的節日,是真正展現黎苗風情的節日。2009年開始,瓊中專門安排了黎族民歌擂臺賽、苗族民歌賽,讓原滋原味的“土”味,成為“三月三”最吸引人的地方,因而挖掘出一大批優秀的黎苗傳統文化。

  “從‘走村歌’、‘門啥乖’、‘咚鈴伽’再到‘勸酒歌’,均由農民創作,我們從民間挖掘出來搬上舞臺后,最終得到廣泛傳播。”瓊中縣文體局相關負責人坦言,每年“三月三”文藝晚會都是本土黎族、苗族精品文化的集中展現,也為本土民族文化提供了平臺,為民族藝術在民間的生長注入充足動力。

  截至目前,瓊中共創建了116座鄉村大舞臺,頒發了60個“農民文化示范村文藝隊”牌子,并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縣級傳承人99人,省級傳承人4人,國家級傳承人1人。民間藝術之花越開越盛,也為“三月三”注入了源源不絕的活水。

  融合發展?

  傳統節慶內涵不斷豐富

  “活動這么豐富,怎么玩得過來哦?”3月26日下午,海口女孩方琴盯著電腦屏幕上瓊中“三月三”的活動安排,正“煩惱”得嘆氣。黎苗文藝大聯歡、萬人竹竿舞廣場大聯歡、黎苗傳統婚俗慶典……一項項精彩活動扎堆登場,讓準備請假來參加“三月三”的她根本無法取舍。

  在方琴看來,瓊中“三月三”不僅有原生態的民族歌舞、地道美味的黎苗小吃、精美絕倫的黎錦苗繡,還有平日難得一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簡直是一座民俗文化大觀園。

  從簡單的民族歌舞表演,到集中展示民族美食、傳統體育競技、文化遺產等,瓊中不斷充實“三月三”的活動內容,也賦予給這個民間節慶活動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如果說民族文化是傳統節日最厚重的底蘊,那與旅游產業的結合則讓瓊中“三月三”真正從“獨樂樂”擴展至“眾樂樂”,真正形成全民狂歡的嘉年華氛圍。

  2015年,瓊中首次提出“文化搭臺,旅游唱戲”的辦節理念,除“三月三”黎苗節慶活動外,將“奔格內”瓊中鄉村之旅也納入其中,讓民族文化與“奔格內”“什寒”“富美鄉村”等一系列旅游品牌交相呼應,盛況初現。2016年,一場在蒼翠桑田中舉行的“三月三”新聞發布會,標志著瓊中將文旅融合的“三月三”進一步升級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三重奏。

  唱黎鄉歌、跳苗寨舞、賞鄉村景、吃有機菜、住農家屋……“三月三”到瓊中,你感受到的不止是濃郁的民族風情,更是這座山水小城、黎苗之鄉的獨特氣質。

  全民同樂?

  打造出民族節慶品牌

  在美輪美奐的三月三廣場,瓊中美景之一百花廊橋被創意性地搬上舞臺,精心設計的紅色長廊與大屏幕后連綿青山鑲嵌,流光溢彩得讓人挪不開眼——這是2016年瓊中“三月三”主題晚會的舞臺背景。“真是好看!”營根鎮居民林阿公回憶,2007年以前,這里還只是一個大魚塘,政府籌辦“三月三”活動,才建造成了如今的三月三廣場。

  2008年,瓊中被省政府指定為“三月三”活動的主會場,也將這一節慶活動推向高潮。2009年以后,瓊中不再被指定為主會場,以后節日怎么辦?瓊中的做法是:由政府完全主導轉變為民間自發參與,老百姓自己“點菜”,自己“下廚”,“烹飪”節慶盛宴。激活民間參與意識,讓瓊中“三月三”的根基不斷夯實。可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吆喝怎能引客來?

  近年來,瓊中通過各級媒體大力宣傳“三月三”,甚至將新聞發布會會場搬至海口,全方位宣傳瓊中的民族文化、美食以及旅游資源,將“三月三”的影響范圍從瓊島中、南部輻射至瓊北地區。

  到云湖參加自駕房車露營大會,到什寒、塹對等村莊欣賞鄉村音樂節,到上安五指山之東、萬泉河之源進行漂流溯溪探秘……2016年“三月三”,外來賓客涌入瓊中,縣城酒店、飯店家家爆滿,也攪熱了“奔格內”鄉村旅游,節日期間共接待游客17.26萬人次,旅游收入更達6707.85萬元。

  以“三月三”這一節慶品牌為載體,瓊中不斷探索“農+文+旅”的發展模式,放大“黎韻苗風、錦繡瓊中”的旅游文化內涵。

  圖/瓊中宣傳部提供(除署名外)

?

?

相關鏈接:

“三月三”三亞分會場 民族非遺展海角黎錦苗繡秀天涯
走入黎家文化感受民族風情 檳榔谷將舉行“三月三”活動
黎錦苗繡秀天涯 “三月三”三亞分會場活動啟動
瓊中苗家長桌宴迎“三月三” 邀客品嘗苗族特色美食

?

(編輯:余冰月)
?

網友回帖

       m.8x8x7.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大安市| 张家口市| 清河县| 蚌埠市| 天台县| 康平县| 同德县| 措美县| 五台县| 江永县| 花垣县| 扎囊县| 奉化市| 武城县| 韶山市| 定南县| 句容市| 崇仁县| 固镇县| 安宁市| 仙桃市| 秀山| 高陵县| 临湘市| 灵武市| 辽宁省| 陇南市| 大丰市| 娄烦县| 镇宁| 米林县| 轮台县| 崇阳县| 正阳县| 新乡市| 乐陵市| 运城市| 金堂县| 谷城县|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