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記者喬雪峰)在科技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做好科技和文化的融合是中華民族站穩腳根的基礎。
“陜西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完整、獨特、至高的文化資源是發展文化產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寶藏。”陜西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雎勵軍在中國(西安)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陜西的科技力量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已成為國內高端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轉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的新高地。
一直以來,陜西省高度重視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工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文化與科技旅游金融融合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創建了大量的文化科技融合領域雙創服務平臺,利用財政資金支持了眾多文化科技融合項目,西安國家級文化與科技示范基地等一大批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成果不斷涌現。
對此,雎勵軍指出,下一步,陜西省將緊緊依托富集的文化科技資源優勢,以提高文化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大對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突出抓好文化與科技融合工作的頂層規劃設計,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大力培育文化科技融合企業,打造具有陜西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品牌,以前沿技術和文化產業的融合為重點方向,不斷拓展文化科技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引領陜西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西安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蔣少寧在論壇上介紹了西安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他指出,2018年,西安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總數達到486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0.5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收總量的66.1%。在“2018中國城市文化創意指數排行榜”中排第11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5位。
蔣少寧表示,西安市提出了大力實施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打造萬億級文化旅游大產業和積極建設絲路文化高地的戰略目標。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任組長、副組長的文化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市級財政設立了每年1億元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5億元的西安市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大力挖掘、培育轄區文化產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幫助其發展壯大、形成規模。
隨后,西安高新區紀工委書記王寬讓發布了《西安高新區關于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試行)》,提出高新區每年列支3億元專項資金,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并籌備建立總額為30億元的文化產業專項基金。
出席論壇的專家學者表示,從政策的內容可以看出,高新區已經明確將文化產業納入西安高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一套組合拳,全面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確定高新區發展文化產業的核心產業方向是突出高新特色,定位“文化+科技”;發揮自貿區優勢,構筑絲路人文交流中心,建立文化人才庫;打造“時尚高新”新名片;積極協助企業達成上市條件,并將獎勵對象涵蓋到個人,支持優秀作品創作;實現科技引領、資本活躍、時尚聚集的高新文化產業新格局。
?
?
相關鏈接:
去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8.2%
2018年度海口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擬扶持項目公示
中國文化產業保持較快增長 好作品這樣贏得市場
在促進均衡發展中把文化產業做大做強(觀察者說)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