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脫貧攻堅,增進人民幸福
“瓊中、保亭符合貧困縣退出的條件,同意脫貧退出。”今年4月27日上午,省政府在海口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現場宣讀了《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瓊中縣、保亭縣脫貧退出的批復》。這也意味著保亭摘掉了近20年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帽子,成為保亭歷史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響水鎮合口村村民吳秀麗在政府的幫扶下,她終于實現了在家門口工作的愿望。“除了1000多元的工資收入,我還養雞種菜,日子過得還不錯。”吳秀麗笑著說。
“過去我家收入主要靠每年種植冬季瓜菜,冬種時節一過,我基本在家閑著,沒有收入。”南林鄉南林村的貧困戶李文關說道,在蘭花基地工作,不僅讓他每月多了2500元的收入,同時還學到了蘭花種植技術。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什進村綠樹掩映,游客可以在這里欣賞田園風光。 記者 武威 攝
回頭看,仿佛一切云淡風輕,但投身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的每一個干部群眾、幫扶責任人、幫扶企業負責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這成績來之不易。
比如,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出現“干部干、群眾看”“坐等幫扶”等現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保亭探索出“脫貧攻堅惠農超市”等創新做法,建立起以“表現換積分,積分兌物品”的激勵機制,有效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
比如, 發揮旅游產業優勢,探索實施“旅游企業+村委會+農戶”旅游扶貧模式,最大程度發揮景區景點對周邊貧困群眾的輻射作用,帶動1290戶4398名村民在景區、美麗鄉村、度假酒店吃上“旅游飯”。其中,檳榔谷景區被評為全國“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神玉島獲評“海南省扶貧龍頭企業”稱號;什進村布隆賽被評為全國“公司+農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
“保亭各個幫扶單位沒有采取發錢發物的‘一發了之’的模式,而是通過就業扶貧、產業扶貧等多種方式進行精準幫扶。”保亭扶貧辦副主任林良介紹,各個單位發揮了各自資源優勢,牽線搭橋,把好的市場經營主體引進過來,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合作,帶動幫扶村的農民發展產業。
據統計,2016年至2018年年底,保亭累計投入扶貧資金6.66億元,實現了6587戶25951人成功脫貧。去年脫貧1433戶4994人;未脫貧81戶25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了0.27%。目前,全縣44個貧困村已全部脫貧出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