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7月30日消息(特約記者許晶亮 記者云夢怡)“家門口的夜市又熱鬧又規范,好多特殊群體有了生計,真是大好事!”7月28日傍晚,海口市瓊山區國興街道攀丹社區居民林大姐逛著攀丹公益夜市,為這項民生工程點贊。現場,攤位整齊排列,攤主熱情招呼,一派紅火景象。
攀丹社區焦群眾急難愁盼精準施策,設立公益夜市,為低收入者、殘疾人、退伍軍人等特殊群體搭建就業創業平臺,激活夜間經濟,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據了解,攀丹社區地處主城區核心,城中村多、流動人口密,周邊夜間人流量大,是流動商販聚集地。但不少攤主為特殊群體,缺穩定經營場所,只能“打游擊”,收入無保障,也帶來管理難題。
“以前推車到處跑,刮風下雨就沒法出攤,一家人生計沒著落。” 曾是流動商販的退伍軍人張大哥道出困境。日前,攀丹社區在走訪時發現:很多攤主他們有勞動意愿卻缺合規平臺,城市需煙火氣更需有序活力。
為破解“就業難”與“管理散”,在國興街道工委的牽頭下,攀丹社區秉持“開門服務為民”理念,統籌解決特殊群體就業與規范管理,多次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最終依托黨建聯盟資源,協調海南省體校空置場地,建成公益性疏導點。
為讓夜市成為“暖心驛站”,由攀丹社區制定 “申請 — 核實 — 審核” 流程,為特殊群體開辟優先通道。前期 60 多個攤位,解決 120 余人次就業,不少攤主從“流動攤販”變為“合規經營者”,收入穩定、歸屬感增強。
“現在有了固定攤位,不用再擔心被驅趕,社區還幫我們協調水電,這份踏實日子,是黨組織給的!” 殘疾攤主李大姐擦拭著自己的攤位,臉上滿是笑容。
如今,夜市既是特殊群體 “就業港灣”,也是帶動消費的 “活力引擎”,規范的攤位和商品吸引更多居民,激活夜間經濟。文丹路、文丹街因經營規范保持通暢整潔,實現“就業有保障、經濟有活力、管理有秩序”的多贏。
下一步,攀丹社區將優化夜市管理,擴大攤位規模,讓更多特殊群體共享紅利,讓“小夜市”持續釋放“大民生”能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